健康科普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科普文章

老年综合征之——老年晕厥

一、老年晕厥

晕厥是由于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突然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可自行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其原因大致分为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心源性、脑源性及血液成分异常。以血管抑制性晕厥和体位性低血压晕厥最常见,心律失常所致的晕厥后果最严重。

晕厥有一定的发病率。甚至在正常人也可能出现。国外报道晕厥可见于3%的男性和35%的女性,占急诊科病人的3%和住院病人的6%。

image.png

二、晕厥的后果

晕厥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具有致残甚至致死的危险,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肌肉无力,姿势性肌张力丧失,不能直立及意识丧失。

三、晕厥的因素

1、体位性晕厥:多由于血压骤降所引起,常见于服用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中老年人。

2、吞咽性晕厥:与吞咽动作刺激食管或胃迷走神经引起心律紊乱有关。

3、咳嗽性晕厥:剧烈咳嗽时发生的晕厥,多见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晕厥多发生在咳嗽的瞬间。

4、排尿性晕厥:多发生在晨尿时,少数人也可能发生在非晨尿或大便后。

5、低血糖性晕厥:血糖低于2.8毫摩尔/升时出现的严重低血糖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心慌、头晕、手抖、出冷汘、面色苍白,甚至晕厥,救治不及时常可危及生命。

6、管性神经性晕厥:诱因很多,如在原地静站过久,长时间处于闷热的环境中,过度疲劳,过度饥饿,剧烈疼痛,过强的精神刺激,恐惧,焦虑等,反射性地引起心脏和全身小血管扩张,血压骤降,脑供血暂时减少而晕厥。

7、颈动脉窦性晕厥:常发生在猛回头领带系的过紧、刮脸压迫颈部时,刺激了颈动脉窦,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高度兴奋,导致心跳过缓或心跳暂停,血压下降,脑部瞬间缺血而晕厥。

四、晕厥的预防

1、对老年人要注意做到三个3分钟,即睡醒后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再躺3分钟;坐起来后再坐3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又等3分钟,然后下床走动,可减少体位性晕厥。

2、曾有过吞咽性晕厥的患者,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

3、常发生阵发性咳嗽的老年人,应防止肺部感染,治疗肺部炎症,疏通气道。当剧烈咳嗽时用手扶住固定物体,以防晕倒。

4、为防止排尿性晕厥,睡前不要多喝水,入睡前要先排尿,夜间有尿要排出不要憋尿。排尿时最好采用坐式便池,排便后起身要慢,起身后稍站一会再走。

5、患有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外出时身上一定要带些糖果之类的小食品,作为备用。

6、容易发生血管神经性晕厥的人。平时应加强体能和意志锻炼,防止过劳、过饿、过于激动等。

7、对于患有颈动脉窦过敏,颈动脉硬化及颈椎骨质增生患者,要注意转头要慢,系领带不要过紧,不要穿高领衣服。

五、晕厥的诊断

1、通过病史鉴别真正的晕厥和伴有意识丧失或类似意识丧失的非晕厥

2、进行一定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而确诊

六、晕厥的处理

1、一般处理应将晕厥者置于仰卧位或下肢抬高位,松解紧身衣服,头转向一侧,以免舌后坠堵塞气道。必要时针刺或切压人中。

2、进行病因治疗。

3、发作性无力和突发的原发性意识丧失给予吸氧和上述的一般处理。

4、低血糖晕厥,静脉注射葡萄糖。

5、心源性晕厥,立即吸氧,房室传导阻滞者应皮下注射阿托品,室性心动过速者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急性左心衰竭者应强心、利尿,急性心梗者应给予止痛、镇静、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或抗心衰处理。

6、脑源性晕厥,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降压和降低颅内压。静脉注射葡萄糖,血压过高者肌注利血平。

7、中暑晕厥,应进行降温处理,有条件静脉点滴5%葡萄糖生理盐水。